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
[2011?茂名]1929年10月24日,对于莱特和他的国家来说,那是一个“黑色的星期四”。那天莱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购买的股票正在急剧贬值。接下来的几天更是雪上加霜,股票变成了废纸,自己又被老板解雇了……这当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它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一段历史,现在,我们就以这个故事为背景,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
(1)请判断,这位莱特先生是哪里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929年,在莱特的国家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就在这个国家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领导人民走出了困境。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3)在国家走出困境的过程中,如果莱特想重新就业,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待业是什么?为什么呢?
(4)请你说说那位杰出人物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从他的成功经验中,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1)美国人。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
(2)罗斯福。
(3)工业(公共工程)。因为罗斯福政府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并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4)最主要的特点: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与调节(不同表述意思一致即可) 启示:制定经济政策要符合国际和实际;要重视经济规律;政府应当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控;要稳定农业;推动工业发展;注重产业结构的协调;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扩大内需……
[2011?芜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
——《大国堀起》解说词
(1)谁领导“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反抗“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反抗的结果如何?
材料二 “以1898年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统一和制度问题,在此后50年……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2)解决美国“国内统一”问题的领导人是谁?“国内统一”问题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1929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问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经济萧条”指什么?领导美国走出“经济萧条”的人是谁?
(4)由以上三段材料,有人得出“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也有人反对,说“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英雄人物几乎不起作用”。你怎样看待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华盛顿。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2)林肯。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罗斯福。
(4)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英雄人物的个人才能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起作用。(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2011?黄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别一种东西。”
——林肯1858年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 “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颁布了哪两项重要法令?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是罗斯福在什么背景下所作的就职演说?他为美国获得新生与繁荣在工业方面颁布了什么法令?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罗斯福对美国历史所作贡献的共同点,并谈谈你认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应具备何种素质?
(1)《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2)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法令:《国家工业复兴法》。
(3)共同点: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素质: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2011? 怀化]阅读材料:
“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学家黄安年
回答问题:
(1)罗斯福采取的什么对策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该对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为挽救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什么总方针?
(3)从罗斯福与邓小平的决策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对策:实行新政。主要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2)改革开放。
(3)从本国国情出发,对经济政策适时进行调整;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国家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2011?雅安]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二 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紧急救助署关注在挣扎的人们;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的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
(1)为了改正材料一中的错误,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文中的“他”是谁?“他制订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的目的和中心措施分别是什么?
(3)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成效是什么?
(1)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恢复和发展经济;调整工业。
(3)通过改革,使本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统治。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选择题
[2011?烟台]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缩影,下图所示为德国失业的严重状况,其主要原因是( C )
A.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B.希特勒法西斯统治
C.经济危机 D.东、西德国的分裂
[2011?攀枝花]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其中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的国家恐怖发生在( A )
A.德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日本
[2011? 泰安]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和主要因素是( A )
A.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B.美苏争霸
C.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D.宗教纷争
[2011?山西]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这场大危机,各国采取的办法是( C )
①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③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④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11?深圳]下图为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于1970年在华沙一处罹难者纪念碑前下跪,代表德国请求得到战争受害者的宽恕的场景。这座纪念碑所纪念的罹难者是( B )
A.塞尔维亚人 B.犹太人
C.法兰西人 D.希腊人
评论